张如君、刘韵若伉俪做客上海师大系列讲座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11-02浏览次数:373

1030,应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评弹研究室的邀请,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张如君、刘韵若先生前往该研究室为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 评弹的艺术性和社会性》的报告。唐力行教授主持报告会并致欢迎词,彭本乐先生以及该研究室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

张先生的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他首先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评弹,评弹的起源地和发展地。张先生指出“评弹”这个名称在建国以后才有,建国前人们称之为“苏州弹词”、“苏州评话”。他认为,苏州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为评弹这门艺术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州是评弹的故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上海开埠以来,繁华的大都市、发达的经济、广阔的市场,为评弹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评弹的发展在上海,在这里聚集了评弹界大部分的精英,促进了评弹艺术的提高。报告的第二部分中,张先生结合自己几十年从艺生涯,谈了对评弹艺术特征的思考。他强调,评弹以“说表”为主,“说表”非常重要,古来就有“千斤说白四两唱”的说法,而现在有的青年演员往往在“说表”上不到位。张先生还认为,评弹表演切忌“飘、浮、浑、紧、温”。说表要干净利索,牙清齿白,字眼咬正,宁可慢而清,不可快而浑,做到静中有闹,静中有劲。总之要把书说活。

刘韵若老师随后做了报告发言。老师回顾了自己跟随叔父刘天韵先生习艺的经历,认为先生对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既有艺术上的指导,也有做人方面的教诲。老师强调,演员要注重自己的台风和仪表;要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把先生的艺术理念、特征化为己有从而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要做好演员,还必须要加强文化修养,而女演员更应该靠艺术来吸引观众。最后,老师强调了长篇对于评弹的重要性,认为有了长篇,才有了评弹,才有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流派。虽不是每一部长篇都能出名家,然而名家的产生却都离不开长篇。

        师生们感受到了名家身上的艺术风范,对评弹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