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云讲堂 回顾 NO.45 | 丁国旗: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多重关系
发布日期: 2020-06-08 作者: 浏览次数: 176

2020年5月28日15-17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丁国旗老师,应邀做客米乐官网“名师云讲堂”,在腾讯会议平台开设了题为“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关系”的讲座,来自校内外的一百五十余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参与了这场讲座。讲座由米乐官网李丹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丁教授强调了文艺基础理论的重要性。针对当今学界出现的过于强调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却忽视对基本问题、基础理论深入探讨的现象,丁教授颇为担心。这也是本次讲座以文艺的基础理论为题的缘由。


然后,丁教授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多元关系。


第一是走入生活。丁教授从文艺的起源说谈起,引出文艺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在此,丁教授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文艺工作者应走出独言独语的创作状态。他认为,封闭于“自我”和“臆想”之象牙塔的创作是不可取的,譬如当代文艺创作中的“个人化写作”“纯文学”“为艺术而艺术”和“商业写作”等问题,作家唯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灵感,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二是文艺工作者应真实地“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丁教授以《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这是白居易在先有了对琵琶女的悲悯情怀,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因而走入生活应该是真正地“身入”“心入”“情入”,深刻地理解生活,体味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创作水准的高低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深入程度往往成正比。



第二是提炼生活。通过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 丁教授指出,文艺作品的元素都囊括在现实生活中,但并非有这些元素便可以创作,而是要经过作家的加工,要提炼生活,才有可能将生活元素转化成优秀的作品。这里强调了提炼生活的两个要点:一是要有艺术的敏感,有感受与捕捉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丁教授借用我们熟悉的作品,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说明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发现传统之美、生活之美、劳动之美,以便唤起人们对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二是要在世间万象之中抓住事物的灵魂和本质。关于这一问题,丁教授结合当前影视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增强脚力,即关注现实生活,走进实践深处;提升眼力,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见微知著;锻炼脑力,做到多悟善思,提升原创能力;磨练笔力,在文中有导向,笔下要有千钧。


第三是讴歌生活。丁教授引用毛泽东关于“歌颂”与“暴露”问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文学倾向性”问题。倾向性是一种正常现象,应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老舍的《龙须沟》、巴金的《家》以及《哈姆雷特》《我不是药神》等古今中外的作品,说明文艺作品创作的初衷是受一种向善本能的驱使,是歌颂生活的;即便有必要在作品中揭露某些丑恶现象,也应依循光明的方向,以展现生活的美好为创作的终极目的。这是由于作品的接受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文艺的使命是为读者提供正能量和温暖,应化育读者;歌颂生活的目的是指向美好,建构往往比破坏更难。鉴于目前某些影视剧里违背生活的倾向性问题,如高级黑、低级红等,丁教授认为,评价一部作品应以动机和效果相统一为标准。总之,歌颂生活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一是要拒绝远离历史事实、生活现实的抽象的歌颂,反对一味地表现私欲、物欲,专揭生活阴暗面的暴露;二是歌颂还是揭露,文艺工作者必须学会思考辨析,根据现实创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多在困难中寻找答案,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多在危机中寻找希望。



第四是创造生活。“创造生活”这一命题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茅盾的话,“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指出了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丁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访问欧美的过程中,多次谈到著名作家,如到德国提及歌德,到英国提及哈代,到美国提及海明威,以示文艺作品影响力之大和影响范围之广。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文艺创作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创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世界。生活具有两面性,真善美有时与假丑恶并存,但在揭露黑暗时,更要引导读者发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梦想、奋斗、进取、平等、自由、温情等。二是要塑造国家形象,要观照人类的共同命运。结合我国当下的语境,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文艺作品来宣传中国,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书写人类共同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艺在这些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最后,丁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大体的总结。


李丹教授对丁教授精彩的讲座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概括,并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在互动环节,听众们纷纷留言,或表达听讲座所受的启发,或针对某个问题发表感想,或对丁老师的讲授表示感谢,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丁教授对大家的问题都一一给予了真诚、贴切的回答。最终讲座在听众们的依依惜别声中落下帷幕。这次讲座引发了文艺学研究生对于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多元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对文艺基础理论的再挖掘、再思考的重要意义。



  

撰稿: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