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云讲堂 回顾 NO.7 | 张剑:英国生态意识的诞生:浪漫派诗歌中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发布日期: 2020-04-07 作者: 浏览次数: 603

4月2日下午3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张剑教授应邀做客米乐官网“名师云讲堂,”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带来一场题为“英国生态意识的诞生:浪漫派诗歌中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米乐官网陈红教授主持。疫情之下,别样讲堂,约60多位师生齐聚本次云课堂,数名身居国外的学子也加入了会议。



本次讲座,张教授以三位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布莱克以及柯勒律治为代表,将诗歌文本中的环境意识及生态意识与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工业革命等历史背景相结合,就英国生态意识是否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作了深入探讨。张教授首先以 “韩国的雾霾”、“冰岛的奥克冰川”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图片引出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意识的话题。现代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了普遍提高,但在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何时出现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意识?张教授以图片引出话题,又以文献解答问题。张教授先以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的《采坚果》(Nutting)为例,讲述诗人环境意识的诞生过程。在《采坚果》中,华兹华斯描述了三个阶段,1,与自然和谐相处;2,对自然的开采与破坏;3,环境意识与愧疚感的产生。张教授认为,这也是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回顾历史,人类与自然也正经历了从和谐相处,到毁坏自然,再到产生环境意识这三个过程。从英国工业革命以及圈地运动等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来看,诗歌实则是现实的反映。张教授解读的第二位浪漫派诗人布莱克也在“Satanic Mills”中痛斥工业革命的罪恶,布莱克的诗歌是对当时英国尤其是其所在城市伦敦的真实写照。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浪漫派诗人在作品中对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描述与批判。



此外,张剑教授解读了柯勒律治的著名诗歌《古舟子吟》中的生态意识。老水手因射杀信天翁引致灾难,又因对大自然产生爱而获救,可以解读成罪与罚的故事。信天翁是整个大自然的化身,张教授认为,柯勒律治在《古舟子吟》中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整体意识,诗歌把整个大自然看作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生态意识的体现。因此,从华兹华斯到柯勒律治,环境意识上升到了生态意识。对于生态意识,张教授继而回顾德国Ernest Haeckle提出“Ecology”的背景。事实上,在“Ecology”提出之前已经存有整体意识,例如瑞典植物学家Linnaeus的“Oeconomy of Nature”,以及Joseph Priestley和Anton Von Leeuwenhoek等人将自然视为整体的思想。张教授认为,布莱克、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浪漫派诗人表现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并不是偶然,而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有其必然性。张教授以三位代表性浪漫派诗人为例,综观英国浪漫派诗歌中环境意识与生态意识,对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生态意识的诞生做了总结。


讲座结尾,人文学院陈红教授对讲座进行点评与交流,对浪漫派诗歌中环境意识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陈红教授认为应对环境意识如何落实到行动层面给予更高的重视。最后,多位同学跟张教授进行了提问和互动,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撰稿: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