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汤富华教授应邀阐释“翻译的澄明——重思诗歌不可译论”
发布日期: 2019-09-19 作者: 浏览次数: 348

415日,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汤富华教授在文苑楼1405会议室带来了一场题为“翻译的澄明——重思诗歌不可译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刘耘华教授主持。


汤富华的讲座通过对“翻译的发生”的探究,“不能译还是不可译”问题的辨析,来进行“翻译的澄明”。在汤教授看来,翻译确切来说应该是翻译研究,翻译有文学乃至意识形态的向度,它本身也是研究的对象。翻译的要求是:澄明、对等、一致。由于对等与一致的难以实现,很多人便持有“不可译”的理念,尤其在诗歌领域,更认为诗便是翻译中丢失的部分。汤教授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翻译的误解。在汤教授看来,翻译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能译,这是语言问题,事关语感,指涉语言经验;另一种则是不可译,这是哲学问题,事关超验。很多人就是把这种形而上的问题和形而下的混为一谈,越过实践与语感造成的不能译的关隘,而只谈不可译的问题。本雅明的言论在哲学层面解决了不可译的问题,指出可译性是文本的本质,文本等待着翻译的进行。而在赫什看来,文本的意义是固定的,是不可解的,我们只是不停地通过翻译出来的涵义来接近意义。汤教授认为文本期待着来世,翻译的不断进行就是为文本创造来世,通过新的涵义来不断地接近文本的意义。最好的译本则是兼顾语感层面的不能译问题和哲学层面的不可译问题,既有丰富的语感实践,又有深厚的学养和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才是是翻译的澄明。